- 积分
- 69740
- 经验
- 点
- 威望
- 点
- 金钱
- 两
- 魅力
- 点
- 金币
- 元
- 性别
- 保密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10-8-17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9楼

楼主 |
发表于 2025-7-5 14:17
|
只看该作者
| 来自北京
关于“各朝代婴儿夭折率”的问题,这是一个涉及中国历史人口学的复杂话题。因为古代缺少系统性的统计数据,婴儿夭折率(婴儿死亡率)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史文献记载、考古资料和学术推测。各朝代因社会经济水平、医疗条件、战争灾害、饥荒和卫生状况等多种因素差异较大,婴儿死亡率也存在显著的变动。
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各主要朝代婴儿夭折率的一个大致概括和推测,供参考:
1. 先秦及两汉时期
婴儿夭折率极高,估计在30%以上(即活不满1岁的婴儿占出生人口的30%以上)。
医疗条件极差,营养不良和传染病很常见。
2. 魏晋南北朝
战乱频繁,人口流动加剧,夭折率更高。
粗略估计夭折率仍在30%-50%之间。
3. 隋唐时期
社会相对稳定,生产力有所恢复,婴儿夭折率有所下降。
可能下降到20%-30%之间。
4. 宋元时期
宋朝经济繁荣带来社会环境改善,医疗稍有进步。
估计婴儿夭折率在20%-30%左右。
元代战乱使得婴儿夭折率可能有所回升。
5. 明清时期
明清人口大幅增长,但医疗环境依然有限。
估计婴儿夭折率大致在20%-40%区间,清朝晚期随着西医的传播,略有改善。
6. 近现代(晚清民国以后)
婴儿夭折率逐渐下降,但直到20世纪中期仍然较高(20世纪初可能达到20%-30%)。
现代医学普及后,婴儿死亡率快速下降。
总结
古代婴儿夭折率普遍很高,很多估计集中在20%-50%之间。
不同朝代和时期的婴儿夭折率受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、医疗水平和环境卫生影响较大。
由于缺乏完整官方统计,这些数据多为学者估算,误差较大。 |
|